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教育推文 > 其他类型 > 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李秀宁李渊全局

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李秀宁李渊全局

琅邪王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秦昇再一次见到杨广,已经是江都兵变后的第二天下午。虽然只是相隔一天的时间,但杨广肉眼可见苍老了许多,甚至要躺在寝宫的龙榻上召见秦昇。萧皇后、南阳公主杨翙,丹阳公主杨翎、赵王杨杲、燕王杨倓和代王杨侑五人身着素服站在一旁,每个人都面有戚色,显然都在为齐王杨暕的死难过。虽说世人都说皇帝杨广荒淫无道,但终其一生,不过只有三子二女而已(第三子早夭)。其中嫡长子元德太子杨昭年仅二十三岁便病逝了,皇位本该落到身为嫡次子的齐王杨暕身上。可杨暕品行骄纵,妄行不法,不仅跟自己妃子的寡姐私通,还暗中施行厌胜之术想要谋害兄长杨昭的三个儿子,气得杨广从此将他软禁在王府中,常派虎贲中郎将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搞得杨暕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父子猜忌的情况直到他们父...

主角:李秀宁李渊   更新:2025-02-18 15:1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秀宁李渊的其他类型小说《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李秀宁李渊全局》,由网络作家“琅邪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秦昇再一次见到杨广,已经是江都兵变后的第二天下午。虽然只是相隔一天的时间,但杨广肉眼可见苍老了许多,甚至要躺在寝宫的龙榻上召见秦昇。萧皇后、南阳公主杨翙,丹阳公主杨翎、赵王杨杲、燕王杨倓和代王杨侑五人身着素服站在一旁,每个人都面有戚色,显然都在为齐王杨暕的死难过。虽说世人都说皇帝杨广荒淫无道,但终其一生,不过只有三子二女而已(第三子早夭)。其中嫡长子元德太子杨昭年仅二十三岁便病逝了,皇位本该落到身为嫡次子的齐王杨暕身上。可杨暕品行骄纵,妄行不法,不仅跟自己妃子的寡姐私通,还暗中施行厌胜之术想要谋害兄长杨昭的三个儿子,气得杨广从此将他软禁在王府中,常派虎贲中郎将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搞得杨暕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父子猜忌的情况直到他们父...

《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李秀宁李渊全局》精彩片段


秦昇再一次见到杨广,已经是江都兵变后的第二天下午。

虽然只是相隔一天的时间,但杨广肉眼可见苍老了许多,甚至要躺在寝宫的龙榻上召见秦昇。

萧皇后、南阳公主杨翙,丹阳公主杨翎、赵王杨杲、燕王杨倓和代王杨侑五人身着素服站在一旁,每个人都面有戚色,显然都在为齐王杨暕的死难过。

虽说世人都说皇帝杨广荒淫无道,但终其一生,不过只有三子二女而已(第三子早夭)。

其中嫡长子元德太子杨昭年仅二十三岁便病逝了,皇位本该落到身为嫡次子的齐王杨暕身上。

可杨暕品行骄纵,妄行不法,不仅跟自己妃子的寡姐私通,还暗中施行厌胜之术想要谋害兄长杨昭的三个儿子,气得杨广从此将他软禁在王府中,常派虎贲中郎将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搞得杨暕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父子猜忌的情况直到他们父子二人南下江都都没有丝毫好转。

在骁果军叛乱的当晚,杨广甚至一度以为是次子杨暕在作乱。

而杨暕直到被宇文化及派去的人杀死,都以为是自己父皇派人去杀他……

不管杨暕生前有多么不堪,可死者为大,更何况杨暕还是他们血脉相连的亲人,如今杨暕死在叛军手中,他们自然都为他感到难过。

而杨广之所以病倒,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儿子杨暕的死,还因为在这场兵变中,大量的宗室和大臣遭到叛军的屠戮。

因为宇文化及在进宫之前,自以为大事已定,便开始派人去大肆屠戮和劫掠城中的隋朝宗室和与自己有仇的大臣。

除了齐王杨暕之外,当晚遇害的还有蜀王杨秀、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秘书监袁充、右屯卫将军独孤盛、右翊卫将军宇文协、太子左千牛宇文皛、梁公萧钜……

反而是事先察觉到情况不对而要进宫面圣的燕王杨倓和一直养在宫中的赵王杨杲,因为秦昇率军及时赶到而幸免于难。

这么多的宗室和大臣的惨死,使皇帝杨广更加清楚认识到了这场兵变的残酷,也知道如果不是秦昇在最后关头率军赶到,恐怕自己最终也是难逃一死。

因此,他的心情刚刚平复下来,便立即派侍卫去召秦昇入宫见他。

倒不是他急着要报恩,而是他很清楚,如今这么多宗室和大臣惨死,自己一直以来倚仗的骁果军也叛变了,他几乎彻底沦为了一个孤家寡人。

虽说江都偏居东南一隅,可周围却是群敌环伺,东南有李子通,西有杜伏威和辅公佑,北有瓦岗李密。

偏偏这些人都是乱匪出身,根本不将自己这个大隋天子放在眼里,之前是因为忌惮骁果军的存在,一直不敢发兵攻打江都。

一旦让他们得知骁果军叛变被灭的消息,很有可能会立即出兵攻打江都,到时候自己就凶多吉少了。

正因为如此,他虽说至今还不能完全信任秦昇,但他如今所能倚仗的也只有秦昇和他带来的兵马了,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们留在江都。

既然之前他是因为李渊的言而无信才愤而叛逃,自己就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平叛当晚跟他许下的承诺必须尽快兑现,绝不能寒了他和他那些部下的心。

因此,待秦昇一走进寝殿,还不等他见礼,杨广便命身边的宦官将一道加盖了印玺的圣旨交给他。

秦昇接过圣旨打开一看,果然就是正式册封自己为十二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和齐国公的旨意。

这也意味着他年纪轻轻就从一个无官无职的平民一跃成为了大隋新贵,位极人臣。

这种升迁速度,恐怕也只有当年因为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而被拜为大将军的的韩暹可以比拟了。

只不过秦昇如今的情况比起当年的韩暹也好不到哪里去。

毕竟齐国公是爵位,上柱国是勋官,开府仪同三司是散官,只有十二卫大将军是职事官,名义上执掌大隋十二卫。

(注:隋朝的十二卫是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御卫)

可如今朝廷偏安一隅,十二卫早就名存实亡,秦昇如今唯一能够指派得了也就是他带来的三千五百玄甲铁骑和八百陷阵营了。

但这对于秦昇来说已经够了,只要有十二卫大将军这个名头在,他完全可以重建十二卫,成为真正的大隋权臣。

在秦昇叩谢过皇恩之后,杨广看了身旁的萧皇后一眼,见后者冲他点了点头,便又继续开口对秦昇道:

“之前因为逆贼宇文化及出言辱朕,丹阳因不甘看朕受辱,便放言若是有人能斩杀宇文化及父子,她便招他做大隋的驸马。

此事你也做到了,朕本该尽快安排你和丹阳成婚,可如今她的兄长不幸死在叛军手中,依照礼制,她一年之内都不能嫁人,因此朕不得不将你们的婚期延后一年。”

说到这儿,似乎是怕秦昇多想,杨广又继续补充道:

“不过你尽管放心,朕不是李渊,不会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朕会提前给你们赐婚,并下旨昭告天下,让天下人尤其是李渊知道,你秦昇一年之后便是我大隋的驸马!朕的东床快婿!”

“臣,谢陛下赐婚!”

秦昇拜谢过杨广,心中反而暗暗长舒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将婚期延后一年也好,虽说他知道古代的婚姻大多是先婚后爱,日久生情。

可他毕竟是一个穿越者,很多思想还停留在穿越之前,更追求两情相悦的婚姻。

而丹阳公主杨翎一共也才和他见过两次面,现在就拜堂成亲确实有些太仓促了,给两人一年时间好好缓一缓,先培养培养感情也好。

只是听到杨广特意提到李渊,秦昇一时忍不住有些哑然失笑。

因为他明白,杨广此举与其说是昭告天下,还不如说是为了特意恶心李渊,让李渊知道他们李家错过了一个多么优秀的女婿。

不过秦昇也能大概猜到杨广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最恨的从来都不是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这些举兵造反的乱匪,而是杨玄感李渊这些背叛他的隋朝旧臣。

正如杨广在江都之变时跟宇文化及等人说的那样,他杨广或许对不起天下百姓,但绝没有亏待过他们这些大隋臣子。

尤其是李渊,说起来他和杨广还是表兄弟,杨广虽说生性多疑,却让李渊做到了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和晋阳宫监,成为大隋权势最重的封疆大吏。

可李渊却利用杨广给他的地位,不断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力量,最终在太原起兵反叛,夺取了隋朝的龙兴之地关中,攻取西都长安,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间接导致了骁果军的叛变,可谓是给杨广这个表弟最致命的一击。

如果自己是杨广,也会对李渊恨之入骨。

就是不知道当李家人得知自己成为了杨广的女婿,一个个表情会有多精彩,唯一可惜的就是自己不能亲眼看到。


此时眼见天色渐晚,秦昇便让将校们各自带着本部兵马回营歇息。

而他自己刚要转身回帅帐,便有一名亲兵匆匆而来,凑到他耳边轻声耳语了几句,却是听得秦昇眼前一亮,当即匆匆赶往西面的营门。

此时的隋军大营西门,李靖有些局促不安在营门外面来回踱步,目光时不时望向大营里面,眼神又是紧张又是期待。

因为唐军在浅水原败给薛举的西秦军,使他看清了李渊的外强中干,便打消了为李家效力的想法,转而南下江都投奔秦昇。

只是他途经洛阳之时,听说了秦昇率军北上征讨瓦岗军的消息,便转道去了彭城,果然在此遇上了北上的隋军。

可当他真的跑到隋军大营门外求见秦昇之时,一颗心突然莫名变得有些紧张。

因为他跟秦昇并没有多少来往,也没有多深的交情,更远远谈不上是朋友,只不过是秦昇曾经救过他一命罢了。

虽说之前秦昇表露过对自己的欣赏,可那时候他还在为李渊效力,如今他已经贵为大隋的十二卫大将军和齐国公,谁知道对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发生改变,甚至会不会因为地位高了而根本不再正眼看自己。

如果他见都不见自己,或者随便任命一个什么火长旅帅就把自己给打发了, 甚至直接命人将自己给轰出去,到时候自己这张脸可往哪里搁呀!

李靖越想心中越不安,甚至有些后悔自己不敢贸然从长安跑来投奔秦昇。

可就在李靖有些打退堂鼓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却从大营里面快步走了出来,一见面就给了他一个重重的熊抱:

“药师,你可算是来找我,你让我等得好苦呀!”

简简单单一句话,没有拉拢,全是感情,却让李靖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瞬间红了双眼。

这一刻,他知道自己之前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他的选择没有错!

直到跟一众隋军大将在帅帐内议事,李靖依旧有些不敢自己如今已经是正五品的大隋鹰扬郎将了。

秦昇的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虽说只比裴仁基之前的河南道讨捕大使多了两个字,但黜陟本身就是升降的意思,意味着他有罢免和提拔五品以下官员的权力。

而他这个权力第一次就给了李靖,足见对他的器重和信任。

更让李靖为之动容的是,秦昇私下告诉自己,说他知道以李靖的本事做一个小小的鹰扬郎将着实是屈才了,但这已经是他如今能够给出的最高官职。

他承诺只要李靖一立下功劳,不论大小他都立即派人呈报江都的天子,奏请天子为他加官进爵。

就是这番话让李靖彻底为之折服了。

如果说他之前来投奔秦昇,只是因为相信秦昇能给他一个好前程。

但是现在,他却只想死心塌地为秦昇效力。

因为除了秦昇,天下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如此看重自己。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不外乎如此!

因此,在军议上当不少将领都赞成直取李密所在的金墉城,与洛阳城中的隋军里应外合,联手夹击李密率领的三十万瓦岗军之时,初来乍到的李靖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洛阳城的隋军信不过。


秦琼追到罗士信的营帐,不住出言宽慰他。

程咬金也在一旁帮腔道:

“对呀,老罗,叔宝说得没错,贾雄那混蛋就不是个东西,他说的话你就当是放屁好了。”

“不,我觉得他说得没错!”

罗士信此时虽说已经渐渐平复了心情,却还是重重叹了一口气,苦笑一声道:

“正如他所说,张老将军待我恩重如山,他死后我不仅不思为他报仇,反而跑去为仇人效力,我还有什么脸面继续去骑他送给我的战马,又怎么敢再说自己光明磊落。”

秦琼和程咬金闻言也不由一阵黯然,久久说不出话。

因为张须陀何尝不是对他们二人恩重如山,可他们同样不仅没为张须陀报仇,反而跑去为李密这个仇人效力。

他们两人同样愧对张须陀呀!

“此事都是老夫一人之过,若不是当初与监军御史不和,也不至于要连累你们跟着老夫一起投瓦岗。”

就在帐内三人为张须陀之事深感内疚之际,裴仁基挑着帐帘走了进来,语气满是愧疚之意。

裴行俨跟在父亲后面走了进来,面色同样有些惭愧。

因为当初是他看不惯萧怀静一再为难他的父亲,因而便一再劝父亲杀了萧怀静投奔李密,甚至最终萧怀静也是死在他的手中。

可没想到投奔李密竟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加之今日之事,他也不由怀疑自己当日劝说父亲投降李密的做法是不是错的。

秦琼听出裴仁基语气中的愧疚之意,当即摇了摇头道:

“裴公不必如此自责,当初是您见朝廷有功不赏,便将缴获的财物全部奖赏给将士们,没想到却被萧怀静抓住了把柄,不断用此事要挟和弹劾您,逼得您走投无路,最终愤而杀了他投奔瓦岗军。”

裴仁基听完却还是一阵长吁短叹,随后语气很是唏嘘道:

“话虽如此,可我当初若是杀了萧怀静之后,便率军给瓦岗军决一死战,倒也能跟张老将军一样,博得一个以身殉国的美名,不至于像今日这般,自己背负骂名也就罢了,还要连累士信被贾雄这等小人辱骂!

唉!我不如张须陀呀!”

“别说裴公和士信了,我程咬金都后悔投瓦岗军,谁能想到瓦岗的人一个比一个不是东西呢!”

此时,程咬金也忍不住在一旁恨声说道:

“之前在隋军那边的时候,听说瓦岗军个个都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只杀贪官污吏,不伤害老弱妇孺,谁知道一过来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程咬金说到这里是越说越气,因为他天性散漫,说话又口无遮拦,一直受不了隋军的规矩太多。

要不是张须陀对他不错,恐怕他早就脱离隋军跑去落草为寇了。

张须陀死后,他转投裴仁基麾下。

当时不仅李密派人劝降裴仁基,单雄信也派人来劝降他和秦琼。

他当时因为忍受不住军中规矩多,也想去瓦岗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因此是极力赞成裴仁基投降李密的。

可真到了瓦岗才发现,根本就不是单雄信说的那回事。

江湖道义什么的他没有看到多少,倒是天天看到原首领翟让的人和现首领李密的人天天在勾心斗角,相互算计。

尤其是李密杀死翟让,让他彻底看清了李密的嘴脸。


面对其他将领有些不解的目光,李靖面色平静说出了一件事。

今年正月的时候,因为李密屯兵北邙山,金紫光禄大夫段达、判左丞郭文懿和民部尚书韦津一起出兵抵抗李密。

可两军刚交战不久,段达见李密的军队兵多将广,因为心生畏惧而率先撤退,导致韦津孤军奋战,独木难支。

而李密趁势猛攻,最终隋军溃败,韦津不幸沦为瓦岗军的俘虏。

在李靖看来,段达与韦津同在洛阳辅佐越王杨侗,都能狠下心弃韦津于不顾,若是他们与洛阳城中的隋军联手对抗瓦岗军,要是段达这些人再来一次临阵脱逃,则他们这些北上的隋军危矣。

听李靖分析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在场将领无不信服,再无人敢轻视李靖,心中更是暗暗佩服秦昇的识人之明。

之前秦昇破格提拔李靖,他们都只当是因为他跟秦昇有旧。

如今再看,方知李靖是有真本事的,也难怪秦昇如此看重他。

秦昇自己听完李靖的分析也不由暗暗点头。

不愧是未来的大唐军神,之前一直蜗居在长安也能对洛阳的局势了如指掌。

不过他之前也没想过要跟洛阳城中的隋军一起内外夹击瓦岗军。

他不了解洛阳城的局势,但他了解王世充。

因为不管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还是在后世的小说影视剧中,王世充都是一个做人没有底线,行事不择手段之人。

若是自己跟他相约联手对付李密,他一定会在城中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他们在城外跟李密杀得两败俱伤,直到流干最后一滴血。

而后,他再率大军倾巢而出,踏着他们这些北上隋军的尸骨收割胜利的果实。

这种为他们做嫁衣的蠢事他秦昇才不会去做,李靖的想法可谓是与他不谋而合。

但他还想听听李靖有什么高见,因为他相信李靖既然能提出反对意见,心中必然早就有了自己的主意。

“既然李将军说不可与洛阳城中的隋军里应外合联手对敌,那依你之见,这一仗该如何打。”

此话一出,在场的将领都将目光投到李靖身上,显然也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

看着秦昇充满信任和鼓励的目光,李靖不由深吸一口气,随即拿起一根细杆在作战地图上比划道:

“大隋共有六座大粮仓,分别是洛口仓、回洛仓、黎阳仓、广通仓、河阳仓和常平仓。

而李密自从投奔瓦岗军之后,便率军先后攻下了洛口仓、回洛仓和黎阳仓,靠着这三大粮仓中的粮食不断招兵买马,最终成为天下最大一股造反势力。

可以说,李密和瓦岗军是因为这些粮仓而崛起,既然如此,我军何不从这些粮仓下手,从而彻底打断瓦岗的根基呢?”

秦昇听得连连点头,而后又继续追问道:

“那依李将军之见,我军又该如何对这些粮仓下手呢?”

此时的李靖已经隐隐显露出了未来一代军神的潜质,见秦昇向他问计,也不推脱,依旧用手中的细杆在地图上以洛阳为中心画出了一个大圈,嘴上沉声说道:

“洛口仓和回洛仓都在洛阳城附近,距离瓦岗大军所在的金墉城和北邙山并不远,若是我军攻打这两座粮仓中的任意一座,李密可迅速派大军来救,到那时我军情况反而不妙。


选择一:征讨李子通。

奖励:一千北府军。

选择二:征讨杜伏威。

奖励:三千北府军。

选择三:征讨李密。

奖励:五千北府军。

听完系统的话,秦昇知道他该挑战一下自我了。

“陛下,臣以为李子通虽然窃据海陵,但他之前败于来整将军之手,借他十个胆也不敢攻打江都,根本不足为虑。

既然陛下派臣讨贼,何不派臣去讨伐瓦岗军,一雪当年大海寺之耻,为张老将军报仇雪恨!”

听到秦昇自告奋勇要率军去征讨瓦岗军,杨广不由神色一动,尤其是秦昇提到要为张须陀报仇,更是让他内心大为触动。

因为大海寺之败何尝不是他杨广心中的一根刺,正是因为张须陀的惨死,让他彻底失去了重整江山的信心,从此留在江都醉生梦死,直到秦昇的出现。

如今秦昇要征讨瓦岗军一雪前耻,他内心自然是一万个支持,只是还是忍不住出言提醒秦昇道:

“秦爱卿能有此心志,朕心甚慰,只是瓦岗军可不好对付,尤其是李密此人更是诡计多端,当年张须陀就是因为一着不慎,中了他的奸计,最终战死大海寺。”

秦昇看着杨广,眼神很是决绝:

“陛下,正是因为瓦岗军不好对付,臣才更要率军去征讨他们。

因为自从张老将军战死之后,大隋不少将士便畏瓦岗军如虎狼,与他们作战往往未战先怯,屡战屡败。

而臣如今就是想要堂堂正正击败瓦岗军,一雪前耻,彻底根治大隋将士对瓦岗军的畏惧。”

“说得好!有爱卿如此公忠体国,何愁我大隋不能再兴!”

杨广忍不住再次为秦昇的豪言壮语拍手叫好,一颗心也变得热切起来。

因为秦昇说得没错,自从张须陀战死之后,他便开启重用王世充和裴仁基,希望他们完成张须陀未竟之业,彻底荡平瓦岗。

可王世充与瓦岗军作战一年多,胜少败多,让他很是失望,要不是现在实在无人可用,越王杨侗又一直为他求情,自己早就将他撤职查办了。

而裴仁基更加令他愤怒,张须陀战死没几个月,便带着张须陀的旧部投降了李密,辜负了自己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或许正如秦昇说的那样,只要朝廷官兵一天不能击败瓦岗军,大隋将士便会对瓦岗军畏敌如虎。

但他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道:

“不知爱卿此次征讨瓦岗军,打算带多少兵马?”

秦昇知道杨广的顾虑,毕竟如今十几万骁果军都跑光了,江都城内外已经没有多少兵马可供调遣了。

“臣只需带上本部兵马,不必动用江都城的一兵一卒。”

“爱卿勇气可嘉,但你可想清楚了,瓦岗军可有三四十万之众。”

虽说杨广深知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可秦昇本部兵马只有五千人不到,与瓦岗军的三十四万大军相比实在是少的可怜。

秦昇淡淡一笑:

“瓦岗军兵马虽多,可自从去年李密设计谋害原首领翟让之后,不少将领更是因此对李密心怀不满,一直在伺机为翟让报仇。

而李密对翟让的旧部也甚是提防,一直在暗中排挤和打压他们。

因此如今的瓦岗军虽说坐拥三十万之众,但他们内部相互猜疑,离心离德,即使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为惧。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